糖心vlog视频网站下载:奶糖旧版-泰国都“塌房”了,为何来过春节的中国游客依旧这么多?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底线思维,作者:岳汉,头图来自:视觉中国
泰国的春节,是什么样的?
在泰国,这个日子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本土化的泰国节日,与泰国人民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。这是一种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回应,也是对多元文化现状的自我和解。
中华基因在泰国文化血脉中占比过于庞大,却又永远无法反客为主,无从排斥,无法忽视,也无需抵制。
泰国人,便索性收编成一场盛大的 Cosplay 文化狂欢,让大家乐乐呵呵地把这件事情圆过去。既不是文化原教旨主义者眼中 " 比中国本土更纯洁的原版春节 ",也不是针对中国游客的一个消费主义假布景。
这,就是泰国一以贯之的文化逻辑和千年以来的生存智慧。
临近春节时的泰国商场 作者供图
文章摘要
春节期间,中国游客依然涌入泰国,文化交融持久。
• 泰国春节本土化,与多元文化共存。
• 中国游客春节期间未大规模减少。
• 新华人对泰国华人社会影响深远。
中国游客还来吗?这道题有点难
今年春节,泰国国家旅游局的内心,估计是崩溃的。
往年泰国政府的春节保留节目,一是往总理府门上挂灯笼,二是统计唐人街旗袍的销量,三是报道中国游客如何挤爆泰国机场,同比环比增长了多少。
对于泰国而言,中国游客就像是饺子里的硬币,庙里的上签,大年初一孩子们收到的红包。既是真金白银的进账,也是一年财源广进的彩头。
但是今年,一个王星事件,让泰国期待的 " 彩头 ",变成了 " 霉头 "。
从总理到部长,到民间的旅游业者,甚至是心怀叵测的反对党,都在企图扭转和垄断这一黑天鹅事件的解释权。
一开始,官方说中国游客春节来泰要跌掉 20%,损失 50 亿泰铢,于是惶恐之下急切地想向中国游客 " 危机公关 ",谁知越急越错,口不择言,适得其反。
警方心急火燎地摁着刚脱虎口的王星跟读 " 泰国很安全 " 的台词,在中国网络沦为笑柄。
总理佩通坦更是不知听信了谁的馊主意,居然用 AI 做了一个中文视频。诚意虽然不缺,但是那视频风格怎么看都有股电诈风。
后来,真到了春节,泰国人惊奇地发现——中国人还是来了不少。
于是,泰国官方又换了一套说辞,开始宽慰 " 中国游客并未出现大规模下滑 ",这现象也令 " 宁去乌东,不往泰国 " 的中国网友百思不得其解。
其实,背后的真相很简单:
王星事件的确吓坏了不少中国游客,让很大一部分订了泰国机票的中国人——尤其是公司团体举办的 " 业绩答谢团 "、" 部门团建团 "、" 客户福利团 " 之类——取消了泰国行程。
但是,由于春节本就是中国人赴泰的扎堆时段,部分游客的相对性减少,被赴泰游客总体人数的绝对性庞大所掩盖。
说简单点:春节来泰的中国人太多了,你压根看不出来减少了多少。
所以," 中国人抛弃泰国 "、"XX 景点门可罗雀 " 之类的标题固然是夸大其词," 中国游客不降反增 "、" 中国游客挤爆泰国 XX 机场 " 的消息同样是叙事诡计——中国游客确实跑了一点,但在泰国新春的人山人海中,看不出多少区别。
在 2025 年新春的泰国街头,依旧如往年一样,被中国游客的人潮所占据。
在曼谷的商场里、普吉的海滩上、芭提雅的酒吧街,以及整个泰国的酒店和机场中,依旧有着成群结队的中国人,身边依旧随时飘来耳熟能详的中文对话。
泰国被嫌弃,也不是从王星开始的,将来也不会结束。
一边被嫌弃,一边被消费,就像物美价廉的预制菜或者采集药,这大概就是泰国在中国游客心目中永恒而顽固的存在吧。
侨社斜阳:泰国老华人最后一曲
当然,泰国的春节,毕竟是泰国人自己在过。中国游客来不来,对泰国新春的整体氛围,其实没有多少影响。
泰国人民对春节的参与程度,随着自身华人血统的浓淡而变化,内部呈现明显的差异。
完全没有任何华裔血统的 " 纯泰人 ",对待春节,纯粹看个热闹,图个乐呵,类似于东亚非宗教吃瓜群众对待圣诞节的态度。
当然,现代泰国社会,由于华人社会已经被主流社会高度同化,因此谁是华人、谁不是华人,其实很难区分出来。
具有华人血统者,约占泰国总人口三分之一(两千多万人);明确具有华人血统,并有相关文化身份认同的华人,大概只有 200 万人左右,并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减少。
泰国从冷战以来大力压制华文教育,强迫华人更改泰语姓氏,同时政治经济的上层通道又对华人保持开放。恩威并施之下,华人群体基本已经被泰国社会同化,新一代华人无论从政治上,还是文化上,对中国的情感认同都很低,绝大多数人甚至连华语(主要是潮汕方言)都不会。
正大集团的谢国民和长子谢吉人都会流利的中文,但是家族第四代则基本不通中文。他信家族号称 " 客家人 ",实际上他信女儿佩通坦想要说几句中文还得靠 AI。
不过,宗教文化往往比语言传承得更顽固,泰国华人即便不会讲几句中文,甚至自己汉姓是什么都不记得,但是却普遍保持着华南中国先祖的传统信仰,烧香拜神,拜财神爷、土地公、关二哥、观音菩萨和济公、拜妈祖娘娘和 " 本头公妈 ",组建大大小小的同乡会和姓氏宗族宗亲会,在中元节、春节、清明节和 " 九皇斋节 "(一个马来半岛和泰国南部华人自创的 " 华人节日 "),摆上满桌鸡鸭祭拜祖先。
在这一点上,泰国华人倒是保持得不错,甚至毫不夸张地说——比当代不少中国人更有古早味的仪式感。
笔者的泰国华人邻居,一家子正烧香拜神
泰国本土华人的 " 文化纯度 ",与其社会阶层以及富裕程度基本成正比。越是高阶层的华人,保持的华人文化特质越强。
泰国富豪精英阶层,十之八九都是华人,这些家财万贯的社会精英华人,组建了庞大的华人商会和宗亲会,建立会馆、修缮祠堂、向各种善堂、医馆、华校、中文报馆捐款捐物。逢年过节,更是要大摆宴席,将泰国境内混得出席的同乡全部叫出来大吃一顿,给其中最显赫的同乡颁发一些 " 副会长 "、" 理事长 "、" 永远名誉主席 " 之类的头衔,让这些有钱的华人继续慷慨解囊," 热心公益,光大侨社 "。
于是,在春节期间的泰国,尤其是在唐人街的各个会馆,你可以每天听到舞龙舞狮放鞭炮,看到街头的戏台子上出演着潮汕的地方戏曲。
几百个衣着光鲜的老华人,开着宝马奔驰堵在小巷子里,只为了在古老的同乡会大厅里照一张其乐融融的大合影。
这幅光景,随着泰国本土华人的迭代,而逐渐凋零褪色。看着令人感动,却难以摆脱一种暮色沉沉的哀婉之气。
再过几十年,一两代人,这些传承百年的宗社会馆,还会存在吗?
不知道。
但是,泰国华人社会在不断老去的同时,也有一股新兴的力量在崛起,悄然变更着泰国传统华人社会的面貌。
这些人,才是泰国华人社会未来的种子。
泰国新华人:生龙活虎的新血液
所谓 " 新华人 ",或者 " 新侨 ",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。可以简单地理解为:近二十年来旅居泰国,在泰国长期工作生活,持有中国护照及公民身份的中国人。
这样的人,在泰国约有二三十万左右。
20 年前,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,大量中国人开始涌入泰国留学、工作、经商。他们抓住了中国游客挤爆泰国的历史风口,在泰国建立了大量旅行社、留学中介、地产公司、代购网点,在泰国人的地盘上承接中国消费者的滚滚钞票,在曼谷辉煌区形成了一条 " 新中华街 "。
中美贸易战之后,大量中企出海泰国,或在泰投资设厂,绕开贸易壁垒向欧美 " 暗度陈仓 ",或放弃西方市场,将企业市场开发的重心转移到泰国本土。
几年之间,上千家中国企业在泰生根发芽,连带着数以十万计的中国人,涌入泰国淘金,做旅游、做医美、做留学中介、房产中介、佛牌商人、开麻辣火锅店、做代购——代购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又变成 " 跨境电商 "。
这些人,不是 1900 年坐红头船的赤贫农民,而是受过教育,掌握资金和技术,具有强烈创业渴望和竞争意识的 " 卷王一族 "。几年间,他们成为了外国对泰投资的主要力量,建立起了上百个崭新的,以省份名称和行业属性为命名的社会组织网络。
与家大业大但是暮气沉沉的老华人社会相比,这些新华人立足未稳,但是生龙活虎,正在剧烈冲击甚至更替泰国华人社会的定义。
每到泰国新年,这群中国人会包下大半个曼谷的酒店大礼堂,有样学样地办起各种 " 新春联谊会 "、品牌发布会、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会、"XX 省商会新春团拜会 ",声势浩大,令泰国当地人叹为观止。
这些中国人的公司和社团,由于根基不深,因此总喜欢重金聘请一些泰国军政官员,为自己的草台班子站台背书。没多少钱的请卸任官员,有一点钱的请现任官员,特别有钱的请现任部长和总理,为自己在泰国的存在大壮声势。
这些新春盛典和宴会,往往成为泰国 " 老华人社会 " 和 " 新华桥社团 " 的连接中心,新来的中国人借助老一辈华人的社会地位、人脉资源;而老爷子们,则吸收新华人带来的先进技术、雄厚的资本、以及与中国官方的资源渠道,为当地华人古老的公司与宗族注入新鲜的燃料。
泰国华人,从金银首饰、稻米、百货、医药、酒精饮料的经营者,逐渐向新华人带来的 " 新质生产力 " 过渡。如今提起中国人,泰国百姓想到的是铺天盖地的中国电动车、中国手机、中国流媒体平台、电商 APP、以及各种无所不包的 " 中国制造 "。
中国人,新一批的中国人,正在剧烈撼动和重构泰国经济的版图,老华人在早期轻微的抵抗之后,已经彻底选择与新一代同族合作。泰国人民还没有反应过来,本国经济便已经深深嵌入了中国的红色供应链。
而这些新一代中国人,也改变着泰国春节的样子。
在新一代中国人的策划下,泰国的春节不再是一百年前的老样子,而是充满了中国元素。大商场和唐人街充满了中式装修的国潮风格,大量使用全息投影和 VR 技术,通过手机扫码让你看到一条条舞动的飞龙或者金蛇。
巨型的 LED 屏幕上塞满了比亚迪、小米、华为,以及各种中国企业的滚动广告,每一个摊位的收银处,都可以看到支付宝和微信的二维码,边上机翻的牌子上写着:" 欢迎中国家人扫码付款 "。
整个泰国春节的最高潮,还是大年初一的唐人街。
二十多年前,泰国最亲华的王室成员诗琳通公主,开始在大年初一徒步巡游唐人街,代表着泰国最高统治者对华人的招纳与荣宠。国王本人也会带领穿着旗袍的王后,在唐人街接受万民朝觐,向 " 恭呈善款 " 的华人富豪们颁发奖章。
泰国臣民、中国游客、欧美游人,将古老的耀华力路唐人街挤得水泄不通,远远等待着国王和公主的身影,对中国潮汕英歌队里 " 过海八仙 " 啧啧称奇。
湄南河畔,一百年前华人先祖下船入境的 " 火船廊 ",早已被开辟成一处网红景点。稍有点华人血统的曼谷人,纷纷穿着艳红的旗袍和唐装,到自家祖先靠岸的码头,拍一组古色古香的美照。
又一个华人社团的年会上,泰漂多年的中国歌手,第 N 次在舞台上唱响乌兰图雅和凤凰传奇的歌曲,引来台下的新老华人的满堂喝彩。
台下,中国网红正穿着唐风的汉服,在抖音上直播泰国新春的盛况。
商场外,去年巨龙盘绕的地方,换成了狂舞的金蛇。人们穿着大红色的衣服,在美食炙烤的香气中不期而遇,在邓丽君如梦似幻的歌声中沉醉百年。
在泰国的新春,可以看到这个国家驳杂丰富的面孔,也能领略中华文明在东南亚生生不息、潮涨潮落的历史脉络。感受一个强大中国对周边世界无远弗届的浪潮。
那是一座由华人建立、并被一代又一代华人所改造的东南亚王都。
那是 1890 年的中国,与 2025 年的中国,最绚烂的交汇。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底线思维,作者:岳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