薰衣草免费实验室:糖心传媒怎么下载-2024对话区委书记丨24小时图书馆大客流“没想到”,怎样的公共空间是人民所需?
一间24小时图书馆可以照亮多少都市人的夜晚?一个居民楼下的会客厅怎样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?一处“新城”如何汇聚流量和人气?
近日,上海大调研、澎湃新闻、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单位共同推出“2024对话区委书记”系列融媒访谈。12月5日,虹口区委书记李谦做客节目,走进和平公园、瑞虹新城,讲述虹口的发展变迁以及人与城市的连结。
虹口区委书记李谦在碳秘馆体验骑自行车磨咖啡豆。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虹口 图
“构建人人参与、人人负责、人人奉献、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”是李谦反复强调的。他表示,虹口在城市建设发展治理中充分突出“连”的理念,既要让人民城市的各类要素融合连接起来,也要让人心和城市紧密相连,把人民群众的“关键小事”当作“头等大事”,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建设发展成果,也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城市治理的主体力量。
在他看来,政府所做的事儿,在城市中想方设法挤出一点空间,打造一个就餐点、开一间阅览室、留出一个公共议事的地方,核心是为了把人连结在一起。人聚起来了,心就安定了,街区才能留住人,带动产业提升,促进社区和谐,从而让城市生生不息。
晚上来24小时图书馆的大多是年轻人
和平公园是上海的老牌公园,这两年发生了许多变化。除了常规的公园景观,它为不同人群提供了丰富的公共空间,图书馆、艺术馆、低碳科普馆、自然中心、刊茶社、健身场、儿童乐园、党群服务中心,甚至连狗狗也能找到自己的天地“萌宠狗乐园”。
和平公园
作为上海首座24小时公园图书馆,和平书院自今年4月23日开馆以来一直颇有人气。在一排排高大的书架间,有人捧着书安静阅读,有人对着电脑办公或学习,直到深夜也不离去。综合馆一楼的咖啡餐吧提供咖啡果汁、沙拉意面等轻餐饮,为游客和读者提供便利服务。
李谦透露,开馆至今,和平书院进馆客流已达到110万人次,其中20时至次日8时的客流量达10万人次,每天零时至早上6时的进馆客流平均有200人次,晚上来图书馆的大多是年轻人。
和平书院
“我们都没想到,做(24小时图书馆)这件事情能带来这么大的价值,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持续把和平书院打造好的信心。”李谦表示,和平书院将根据读者的需求不断改进服务,尽可能满足市民方方面面的诉求。
和平书院旁边,以低碳为主题的科普场馆“碳秘馆”正在试营业,场馆内展示了水果渣、咖啡渣、秸秆等废弃物再利用品,还可以边骑自行车边磨咖啡豆,通过实际场景了解生活中如何节能减排……
上海碳秘馆
虹口企业蓝晶微生物的工作人员介绍了一款生物基可降解材料PHA,“这种材料来源于微生物产生的副产品,看起来跟普通的塑料袋很像,但(把它)扔在土里面,大概两周左右,就开始腐烂了。”
碳秘馆的展陈不只是科普,还与虹口的未来产业息息相关。“虹口的主导产业是绿色低碳产业,而且定位‘一把手’工程。”李谦表示,虹口将立足行业发展和市场规律,围绕碳市场、绿色航运、绿色金融、绿色技术、绿色贸易五个方面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图谱。目前,虹口区已出台相关政策,久久为功,把低碳产业做大做强。
“楼下坐坐”,让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
有事没事,楼下坐坐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虹关路上有一间“楼下坐坐”瑞虹共享会客厅,300余平方米的空间划分出社区工坊、社区X空间、迷你剧场等空间,协商议事、兴趣活动等都可以在此进行。
瑞虹共享会客厅
周末,一帮社区里的年轻人正在玩环保主题桌游,游戏中融入了不少低碳环保理念;在亲子阅读角(也是迷你剧场),爸爸妈妈们带着小朋友来看书,这里支持带闲置书籍换积分;最热闹的是瑞虹工坊,关于社区文明养宠的讨论会正在进行中。
瑞虹社区从一期到十期,养宠物的家庭不少,如何实现人宠和谐是众多居民关心的话题。因此,趁着周末,居民代表们汇聚一堂,发挥各自职业所长,商议拟订养宠指南,还设计了文明养宠路线图。
看见区委书记李谦,有居民向他建议:“宠物友好的活动场地,需要通过更多的基层平台传递给更多居民。比如和平公园有适合大狗奔跑的空间,应该通过更多渠道让居民了解。”
“这个倒实事求是。”李谦说,“我们需要你们的意见,因为你们是最贴近的、最能够感知情况的,可以提供一些很精准的建议,我们政府部门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,去改进。”
每个周末,这里都有主题讨论会,居民们就关心的社区问题畅谈协商,大家因为共同的需求连结到一起。“对于热点问题的讨论,恰恰是基层社会治理所需要的。通过调动居民们社区参与的积极性,让每个人感受到责任,为这个社会的发展做一些事情,最终让社会变得更和谐。”李谦认为,楼下坐坐,体现了社区治理的内核,人人参与,人人负责,人人奉献,人人共享。
城市更新中,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相融合
站在瑞虹新城,高楼林立,车水马龙,很难想象过去这里是代表着穷乱差的虹镇老街。当年,虹镇老街片区有1.38万户居民,1996年完成土地出让,直至2012年才正式启动城市更新,近两年瑞安集团第十期新城建设落地,160万平方米的新城拔地而起。
太阳宫举办中外家庭音乐节。
采访时,瑞虹·太阳宫正在举办中外家庭音乐节,本地居民和来自多个国家的友人共同编排节目,吹奏管乐、打鼓、跳街舞,各自发挥所长,其乐融融。到下午3点,一家复合业态的餐厅依然人气火爆,小朋友在攀岩、跳蹦床,家长则在旁边就餐。
面对餐厅、运动馆融合的新业态,李谦说:“我们一定要把握新消费的趋势,市场监管要与时俱进。根据行业发展的变化和老百姓的需求,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市场监管,优化营商环境,其中也需要改革和创新精神。”
他介绍,瑞虹天地有45万平方米,商业体占30万平方米,办公楼占15万平方米。今年,核心商业体太阳宫的客流量不断增长,工作日平均客流量4-5万人次,周末和节假日可以达到7万人次左右。与此同时,商业办公楼入驻率也有了大幅提升,去年入驻率不到30%,今年1-10月已经跃升至60%。
“增长的秘诀在于生产、生活、生态三位一体的产城融合。”他分析,产业集聚带来人群聚集,同时要做好生态保障才能确保生产有效率、生活有品质,如此形成良性互动,才能给地区带来生生不息的活力。
虹口区的城市更新仍在进行中,今年已完成零星旧改约1700户,目前还剩余11个零星旧改项目,涉及居民1600余户,按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。
相比大规模旧改,零星旧改因为地块破碎而更为艰难,过去的大拆大建、整体搬迁、政府出钱、开发商入驻已经不太适用,2023年,经数十次调研访谈,虹口区瑞康里项目首创四种安置方式:置换腾退(货币化安置)、异地实物安置、回购原地建设房屋、回租原地建设房屋。
李谦表示,通过上述四种方式,可以节约成本30%。未来的城市更新将会采用更多的创新模式。旧改的过程充满曲折,但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也是切实的。
他还提到,虹口的特点是新旧融合,有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城市更新既要向前看,也不能完全抹掉旧时记忆,而要因地制宜注入新业态。12月18日,今潮8弄旁边的滨港商业中心将开业;明年,上海文学馆也将建成开放。